>2020年9月30星期三

在线读报封面 又是月到中秋 木雕月饼 中秋节的那些文化事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秀山电子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秋节的那些文化事

    中秋节,历来是文人墨客喜欢的一个节日。可以说,有关中秋节的诗词是很多的,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孟浩然的“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中国人的心态、情感在如水的月光之下,表现得生动而自然。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中秋明月这一特殊天象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而中秋节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它又具有怎样的文化意蕴,这要从唐宋时期说起。
    唐宋时期,人们开始了以赏月为中心的民俗活动,这就是中秋节的最初来源。唐人比较重视精神上的自由和浪漫,中秋赏月玩月几乎成了唐人的一种时尚。在唐人那里,月亮的高远清新唤起的是宇宙空阔与人心交汇的美好意蕴。
    到了宋代,中秋节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民俗节日,中秋开始放假一日,赏月玩月还是当时的主要活动。明清后,人们纯粹的赏月玩月活动减弱,人们对月亮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愿望增加,但无论人们对月亮的情感如何变化,在中国人心中,月亮始终是柔和与光明的象征,寄托着中国人的美好向往。
    在国人看来,赏月是人与自然交流、沟通的时机,它也是人们协调关系的一种手段,寄托着中国人“天上月团圆,地下人团圆”的情怀。”中秋夜,人们沐浴同一轮月光,共享月饼与瓜果,人们之间的情感在这里得到深厚体现,这是国人离不开的精神慰藉,而中秋节还代表国人“人月两圆”的理想境界。
   从历史方面来说,中秋节文化意蕴是很浓厚的,但历史发展到今天,这种文化意蕴被大大地削弱了,中秋节成了人们“礼尚往来”的节日,送礼之风大大盛行,这是要不得的。回归中秋节本来的内涵和文化意蕴,是当代人的当务之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秀山电子报 2020 COPYRIGHT
渝ICP备09056022号 Powered by 秀山网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