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6星期三

在线读报封面 秀美景 秀风味 秀文创 边城秀山  秀色可餐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秀山电子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边城秀山 秀色可餐

(上接第三版)

     土风苗韵醉“三省”

    秀山是土家族苗族聚集地,有极为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数千年来,一辈辈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贯穿衣食住行灿若星辰,生生不息。
    竹编,是最实用的艺术。
    因为竹子柔韧性好,可塑性强,成为编织的理想材料。
    在秀山这块灵动的土地上,先民把竹子的价值运用到了极致:运送货物有背篼、箩篼、篓子;生产有筲箕、簸箕、晒席;家居用品有凉席、甍篼…村民家中,到处都是竹编的影子。
    秀山竹编做工精良,花背篼和箩篼就是其中的代表。
    按当地少数民族风俗,女儿出嫁时,娘家须陪嫁一个花背篼,用于新媳妇背小孩和赶集时盛装物件。花背篼外形玲珑,做工精致。在以前,它的作用类似于今天时髦女性的挎包,兼具装饰功能。
    甍篼则是酷似蟠桃,有盖的盛物器皿。在以前,家里的剩饭菜,或者好吃的东西都会被小心翼翼放到甍篼里,然后挂到高处,以防老鼠和家里的馋嘴小孩偷吃。于是,也有小孩在梦里还叨念着甍篼里的美食,故甍篼又称“梦篼”。
    由于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漂亮的小媳妇不再背着花背篼吸引路人眼球;家里的“馋嘴猫”也不会在梦里惦记甍篼里的美食。漂亮的塑料制品、钢制品正取代着很多竹编制品的位置。
    可是,秀山竹编这一传统产业却经久不衰,街头巷尾仍然到处是它们的影子。褪却实用工具的外衣,秀山竹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竹编是生活中的智慧,秀山花灯则充分展示了先民对生活的热爱。
    “闹花灯哟!”“嘿,闹花灯哟!”腊月时节,年味渐浓。土家苗寨张灯结彩,一盏盏花灯挂上了竹竿。“花灯客”从戏箱里拿出封存一年的戏服,开始清理干渴了一年的嗓音。
    秀山花灯出灯了!
    秀山花灯又称跳花灯、耍花灯、花灯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说唱艺术,其生活气息浓、调式优美,犹如旷谷奇葩,乃花灯戏之精华,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
    秀山花灯表演从每年正月初二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花灯戏中,尤以“高台花灯”最为精彩,令人叹为观止。在农家院坝里,几个“童男”各占四角,手持长杆灯笼照亮场地,以示善才童子保佑过程圆满。准备停当,“赖花子”便会敏捷地攀上由几张古式“八仙桌”层层相叠搭成的高台,在高台上旋转唱跳。其动作细腻、表演滑稽,展示出“花灯客”矫捷身手和娴熟的杂技技巧。
    另外,秀山花灯还有粗狂雄壮的龙灯与细腻优美的“花灯”同台演出的“龙缠灯”表演,以及“花灯群舞”“双花灯”“单边戏”等不同表演形式。
    为传承秀山花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及文艺工作者结合时代发展,去粗取精,编排“花灯操”在中小学推广,同时,还在职业学校开设“花灯班”,培养“花灯客”接班人。加入现代元素的秀山花灯戏《年关宴》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百戏盛典演出,近年来打造的《送情书》《贡茶寨》等花灯戏深受群众喜欢。
    历经岁月洗礼,秀山花灯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植根秀山这片古老的土地,传达着来至远古的讯息。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秀山电子报 2020 COPYRIGHT
渝ICP备09056022号 Powered by 秀山网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