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星期六

在线读报封面 桥连民心 路通未来 大溪镇绘就“十四五”幸福答卷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秀山电子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桥连民心 路通未来 大溪镇绘就“十四五”幸福答卷


▲大溪镇集镇航拍全貌(资料图)


▲美丽大溪(资料图)


▲大溪镇传统村落(资料图)


▲大溪镇河西村三红柚基地(资料图)

地处渝东南边陲、酉水河畔的大溪镇,“十四五”期间,以实干为笔、民生为墨,在渝东南的山水间书写了一篇“路通产业、桥连民心、景美民富”的发展篇章。挂壁公路串联起景区环线,梅家河大桥缩短了出行距离,特色产业撑起了致富梦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溪镇,感受这座小镇五年来的华丽蝶变。

酉水河畔的大溪库区,两岸散落着多个村落,“隔河千里远”曾是这里群众的真实写照。过去,库区两岸2000名群众往来集镇,只能依靠小型渡船,遇上暴雨、汛期便只能望河兴叹,学生上学、老人就医、农产品外运都受困于“最后一公里”。修建一座连通两岸的大桥,成为几代大溪人的共同期盼。

“十四五”期间,大溪镇将群众期盼放在心上,把“便民桥”的建设列为民生重点工程,克服库区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等挑战,全力推进梅家河大桥建设。

交通突围不止于此。作为渝东南边陲的交通节点,大溪镇同步推进路网建设,八面山挂壁公路如同一条银色丝带缠绕山间,不仅打通了大溪酉水、小坪高山纳凉点和湖南省里耶秦城、八面山景区的旅游环线,更让“景区联动、资源共享”从蓝图变为现实,为该镇的文旅发展和物资流通铺就了快车道。

“以前路没修好的时候,出行很不方便。现在路修好了,出行非常的方便,我们的农产品能更快地运出去。”大溪镇丰胡村村民彭志华高兴地告诉记者。

除了交通瓶颈,洪涝隐患也曾是大溪群众的心头忧。曾经的下大溪山洪沟,每逢降雨便易引发洪涝,严重威胁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山洪沟治理项目的实施,拓宽河道、硬化堤岸、清理淤塞、完善防护设施,彻底终结了“降雨便成灾”的历史难题,如今的山洪沟不仅安全通畅,更成为农田灌溉的稳定水源,守护着两岸的庄稼与家园。

“山洪沟治理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项目建成后能极大地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还能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大溪镇项目办负责人杨函林介绍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密码。大溪镇万亩水果基地里,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2400亩茶叶基地中,翠绿的茶芽清香四溢。投资148万元建成的丰联村茅坝坪豆制品加工厂,让农产品将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增值,不仅可以解决当地群众就业,更会让“大溪味道”香飘四方。

文旅融合让大溪更具魅力,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土家苗族文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2025年“云渡大溪、梦里水乡”第七届边区民俗龙舟体验大赛,获央视一分钟报道,线上观看量突破10万人次。

“十四五”期间,大溪镇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交通、水利、产业、文旅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节点,大溪镇已然绘就了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对于下一步大溪镇的发展规划,大溪镇党委书记宋亚军激动地告诉记者:“下一个五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完善民生基础设施,让大溪镇发展得更好,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从绕山而行到大桥通途,从山洪隐患到安澜无恙,从产业薄弱到多点开花,大溪镇的五年巨变,是“十四五”规划发展的生动缩影。收官 “十四五”,硕果累累;奋进新征程,信心满怀。这座浸润着酉水灵气的小镇,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溪新篇章。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秀山电子报 2020 COPYRIGHT
渝ICP备09056022号 Powered by 秀山网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