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镇凯贺村银花种植基地(资料图)
▲钟灵镇凯堡村茶叶基地(资料图)
▲钟灵镇辣椒种植基地(资料图)
▲钟灵镇云隘村乡村农家乐(资料图)
“十四五”期间,钟灵镇积极响应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坚持以“生态立镇、产业强镇”为引领,大力发展茶叶、山银花、中药材等特色效益农业,创新多元增收模式,深化乡村环境治理,成功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钟灵镇土夫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除中药材加工厂外,还拥有黄精育苗棚以及黄精、山银花、重楼等中药材种植基地1500余亩,中药材产业年产值超1000万元。
“我今天拿黄精来卖,300多斤,卖得1020多块钱。”钟灵镇村民刘得州高兴的分享着他的喜悦。
“我们两个加工厂一共有2300多平方米,每天有30多名工人同时进行加工,日收购鲜黄精30吨,日加工鲜黄精10吨。工厂一年能加工黄精、山银花等新鲜中药材2000吨。”秀山县土夫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工厂负责人冉克冲告诉记者,得益于钟灵镇产业的发展,他们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产业大户的蓬勃发展,也为周边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增收渠道。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大户,又“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工人,获得“租金+薪金”双份收入。据统计,该公司每年支付土地流转金超30万元,年用工量超1.2万人次,发放工资逾100万元。
大户持续突破,小户也紧跟步伐。为解决小农户技术难题,钟灵镇创新开设“移动课堂”,采取“村民点单、政府派单、讲师接单”的精准服务模式,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时下正值山银花管护的关键时期,在该镇红砂村山银花基地,农业讲师正在现场指导村民掌握山银花的剪枝技巧。
据了解,钟灵镇共发展山银花3万亩,带动11个村4900余户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超5000元。
在钟灵镇的增收版图中,茶叶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茶农们手中的“绿色银行”。
在今年第十届亚太茶茗大奖赛中,钟灵镇两家企业的红茶产品双双斩获银奖,进一步提升了钟灵茶的品牌影响力。此外,通过连年举办“茶韵钟灵”系列茶事活动,并积极拓展电商渠道,“钟灵毛尖”“钟灵银毫”等20余个系列产品成功走向全国。
“目前,我们钟灵镇拥有2万余亩茶叶基地,6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和12家加工厂,年加工鲜茶5000余吨,年产值约2.4亿元,成功带动8000余名茶农实现稳定增收。”钟灵镇副镇长李超介绍说。
此外,过去三年,钟灵镇还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500万元,用于各村的道路硬化、饮水改善、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中溪村、云隘村等5个美丽移民乡村。昔日的脏乱院落,如今变身美丽家园,还让偏远乡村的农家乐得以吃上“旅游饭”。
“现在环境好了,来村里游玩的人多,今年年初我开了这家农家乐,有1000多平方米,主要销售周边的鸡、鸭、猪肉等土特产,很受欢迎。”钟灵镇云隘村莽龙屯农家乐老板田宇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的农家乐生意最好的时候,单月最高收入能达到4万元。
围绕以茶叶、山银花、油茶为主的特色效益农业,钟灵镇共建成特色种植基地5万余亩,基本实现“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同时,在“十四五”期间,钟灵镇先后获评重庆市茶叶专业镇、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镇,其生态价值转换模式于2023年入选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展望‘十五五’,钟灵镇将继续紧扣‘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战略,积极探索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与林下经济发展路径,聚焦茶叶、山银花、黄精等主导产业,大力拓展种植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强化质量监管,全力推动三大产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钟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牟红贵高兴地向记者描述着钟灵镇下一步的发展“蓝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多元增收 钟灵唱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3上一篇 下一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