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城市外环线(资料图)
▲川河盖45道拐道路(资料图)
▲“四好”农村路(资料图)
▲干净通畅的城区道路(资料图)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也是联通万家的民生纽带。“十四五”以来,秀山以交通建设赋能民生,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从打通外部大动脉到畅通内部微循环,从干线公路的提档升级到“四好农村路”全域覆盖,从治理城市堵点到实现环线全面成网,逐步构建起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串联起秀山五年来的民生跨越,铺就了交通发展的崭新通途。
近日,在秀印高速一标段拌合站施工现场,建材陆续进场,多台挖掘机“整装待发”,为桥梁、路基等工程做好充分准备。不远处,控制性工程的临时设施搭建正有序推进——秀山人民期盼多年的交通跨越已进入倒计时。
“‘十四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渝鄂湘黔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着力推进对外运输大通道布局,加速铁路、公路一体化发展。启动黔江至吉首铁路、秀印高速公路等标志性项目建设,秀山进入‘半小时域内、1小时机场、2小时周边、4小时重庆’时代。”秀山县交通运输委主任邓勇高兴地向记者分享秀山交通建设的发展成就。
此外,在农村,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也通村达组,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路”“致富路”。“十四五”期间,秀山新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率达100%,村民小组通畅比例达98.3%,实施安防工程1352.7公里,改造危桥16座……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日益高效的交通环境。
“龙池、清溪场、梅江、石耶片区实现双向四车道以上高等级公路直连,普通公路进一步提质。秀山荣获了2025年‘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先进集体’、2023年‘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县等荣誉,交通‘先行官’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邓勇介绍说。
在城乡出行愈发顺畅的同时,城市内部的交通“堵点”却成为影响群众幸福感的短板。秀山丹凤路至重百支路段,一头连着密集的住宅区,一头挨着学校与沿街商铺,一直是秀山的交通“堵点”。为此,秀山于2022年启动了丹凤路至重百支路段改造,历时11个月建成长1048米、宽22米的双向四车道,有效分流了黄杨大道路段车辆,解决了居民绕行之苦。
为打通城市“堵点”、推动外环线全面“成环”,秀山还启动建成、改建了人行天桥、鹭秀小学至平凯武营公路、邓阳至梅江、省道S522石堤过境公路等路段,让城市真正实现内畅外联。
干线网络从“畅”到“优”。五年来,秀山的干线公路网实现了质的飞跃,双向四车道以上公路里程增至67公里,高居渝东南首位;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达到100%,远超市级目标。
交通网络的延伸,激活了秀山的“美丽经济”。川河盖景区旅游公路、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等项目的推进,将自然风光、红色文化与便捷交通串联起来,推动“交通+旅游”深度融合,带动沿线群众吃上“旅游饭”。
“秀山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工程项目是连接龙池镇和洪安镇的主要交通要道,全长17.6公里,项目主要节点工程为云主山隧道。现在隧道已经掘进1042米。”龙池水源村至洪安公路工程项目副经理刘思豪向记者介绍,该工程预计明年5月前后能贯通。
“‘十四五’期间,秀山县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全县交通重点项目完成率超90%,规划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预期性指标基本实现。目前,县交通运输委正集思广益编制‘十五五’专项规划,全力以赴争取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全市规划盘子,进一步提升我县交通优势,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通道、注入新动能。”秀山县交通运输委主任邓勇激动地告诉记者秀山交通建设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一路通,百业兴。五年来,秀山交通的发展巨变,不仅结束了周边村镇“跨省出行绕远路”的历史,更铺就了“行稳致远”的未来。条条大道延伸的不仅是距离,更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区域发展的竞争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官之年看变迁 交通巨变铺就发展“新通途”
3上一篇 下一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