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正向学生们传授剪纸技艺
在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实训教室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时而俯身指导学生裁剪面料,时而手持刻刀示范剪纸技法。她就是该校服装工艺设计教师、“剪墨・留嫣”剪纸工作坊坊主张献。这位34岁的土家族女子,用专业与热爱,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耕耘出一片绚丽的天地。
作为服装专业中级“双师型”教师、服装制版师高级技师,她将行业实践经验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在她的课堂上,不局限于单一的理论教学,更多的是创意碰撞与动手实践。为了让学生了解到行业前沿的知识,她总会精心筛选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其中的设计逻辑与工艺精髓,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除了三尺讲台,张献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县级“剪纸”非遗传承人。为继承和发扬好这一非遗技艺,2012年,张献牵头创设了“剪墨·留嫣”剪纸工作坊,它像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土家族“喜花”、苗族“绣样”的古老技艺,一头通向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
在这里,学生们用剪纸纹样装饰服装领口,将传统图腾转化为文创产品。张献带着他们从临摹老艺人的《龙凤呈祥》起步,到创作出《边城故事》等融合地域文化的新作,让“懂传统、能创新、会创业”成为学生的独特标签。从服装制版到剪纸创作,从现代设计到非遗传承,她的跨界坚守,让职业教育内涵愈发丰富。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张献深信这句话的力量。她把各类竞赛当作锤炼学生的“战场”,带着他们在市级赛事中屡创佳绩,先后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铜奖、第八届“渝创渝新”三等奖,连续三年摘得“渝创渝新”中职组一等奖。
这些成绩背后,是她不计回报的默默耕耘。为了让学生在赛场上绽放最佳状态,通宵达旦打磨参赛方案是常事;寒冬备赛时,她守着学生一遍遍雕琢作品细节,凛冽寒风把手指冻得红肿僵硬,她就哈口热气搓搓手继续干,直到每一处针脚、每一个纹样都无可挑剔才肯停手。“张老师总跟我们说,‘比赛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里的成长’。” 学生吴欣雨的声音里带着暖意,“可我们都清楚,她为了让我们在过程里多一分收获,早已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熬成了照亮我们前路的光。”
与此同时,在班级管理中,张献像位温暖的“大姐姐”,学生们大小事都愿与她分享,她也认真倾听以洞悉每个学生的特点。正因这份了解,她细心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无论擅长画画、热爱唱歌还是钟情演讲,都鼓励他们参与各类活动与竞赛,让每个人在擅长领域收获信心与乐趣,日常里更以细密关怀温暖着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
从服装教室里的裁裁剪剪,到剪纸工坊里的刻刻画画;从教研课题中的深耕细作,到竞赛场上的并肩作战,张献用匠心守护教育初心,用巧手传承文化薪火。这位年轻的“双师型”教师,正以自己的方式,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她的精彩篇章。
3上一篇 下一篇4



张献:裁锦绣人生 传非遗薪火
3上一篇 下一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