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星期三

在线读报封面 “检查+宣传”融合发力 守护家门口的平安 以灌溉“科技化” 引领农业“现代化” 山银花成乡村振兴“致富花”  我县各地山银花进入采收期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秀山电子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银花成乡村振兴“致富花” 我县各地山银花进入采收期


中平乡茶园村山银花采收现场

农户正在采收山银花

长势喜人的山银花

盛夏时节,中平乡茶园村山银花基地里的山银花进入最佳采摘期,近日,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

该基地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同时,还承诺保底收购,让农户们吃下了“定心丸”。农户们则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的方式,实现了多重增收。

在收购环节,公司实行统一收购。按照山银花的品质等级和市场价格定价,让农户无需担忧销售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推动了山银花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目前,基地年产量可达40吨,产值约100万元。

近年来,中平乡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山银花、油茶等特色种植产业。山银花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乡山银花种植面积800亩,其中茶园村基地作为示范点,在种植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其他村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带动了周边3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中平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延伸产业链,开发深加工产品,同时结合乡村旅游,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让这朵“致富花”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幸福花”。

这段时间,平凯街道矮坳村的150余亩山银花进入采收期,放眼望去,连片的山银花藤蔓上缀满了白中透黄的花朵,引得蜜蜂也穿梭其中。

基地里,30余名头戴遮阳帽、挎着水桶的村民穿梭其间,娴熟地将一簇簇绽放的银花迅速收入桶中,个个干劲十足。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花香,与村民们爽朗的谈笑声交织,奏响欢快的丰收乐章。

“从我家走到这里十几分钟,一块钱一斤,一天能采130多斤,收入还是可以的。”村民周兰高兴地说。

“今年银花长势良好,已经采摘七天了,一天平均有4050个人采摘。”矮坳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小红说。

据了解,矮坳村山银花种植基地从管护到采摘,需要大量的工人务工,发展产业不仅能够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务工,当地村民还可以出租土地获得租金,实现“务工+基地”双丰收,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这段时间,钟灵镇的3万亩山银花竞相绽放,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集中采摘季。

612日,记者在海拔500余米的钟灵镇凯贺村山银花基地看到,连绵的青山间缀满了黄绿色的银花,村民们头戴草帽穿行其中,双手在藤蔓间灵巧翻飞。山道上,运输车满载着银花往返穿梭,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清晨6点,晨雾还未散去,采摘工张凤就已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现在正是采摘的最佳时节。”张凤一边熟练地采摘着花朵,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我每天最多能采150多斤,11斤,就有150多元的收入,这对我们山区农民来说是很可观的。”

“今年气候格外适宜,光照充足,银花品质和产量都有了显著提升。”恒峰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付恒站在自家的种植基地里,望着漫山遍野的银花,眼中满是喜悦。他介绍道:“我家的1960亩山银花,每天大概有150名工人采摘。从67日开始采摘到现在,已经采收了15万斤,今年预计总产量能达到90100万斤,较去年增长了30%。”

丰收的喜悦从田间一直延续到车间。在钟灵镇的17个现代化加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经过分级、杀青、烘烤等工序,新鲜的山银花被加工成高附加值的干花产品,销往安徽、亳州等中药材集散地。

钟灵镇副镇长李超表示,今年山银花长势喜人,预计鲜花总产量突破260万斤,同比增长30%。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该镇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今年预计产出干花280吨,综合产值达1100余万元。

山银花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更让村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山银花产业就是我们钟灵镇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钟灵镇镇长牟红贵介绍,“全镇11个行政村49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山银花,户均年增收超过5000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秀山电子报 2020 COPYRIGHT
渝ICP备09056022号 Powered by 秀山网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