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日,国际灌排委第75届执行理事会公布了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秀山巨丰堰成功入选,这座使用了200多年的古堰渠成为重庆市首座世界级灌溉工程遗产。为保护和利用好这一难得的灌溉工程遗产,造福灌区群众,在第42个国际古迹遗址日来临之际,秀山与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重庆市水利局签订框架协议,联合开展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光明,重庆市水利局党组成员、二级总监罗治洪,秀山县委副书记、县长谭雪峰分别代表三方,签订了《联合开展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立足秀山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人文风情、民族特色等特点,遵循“保护研究、合理开发、弘扬传承、法制保障”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优势与法院协同支持作用,全面深化合作,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合力,串珠成链,助力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谭雪峰作了致辞讲话,谭雪峰说,在市水利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2024年9月,秀山巨丰堰入选(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全市首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座始建于1767年的水利工程,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且仍在正常使用的清代砌石渡槽工程,也是丘陵山区灌溉体系的典型代表,它不仅见证了巴渝农耕文明的辉煌历史,更彰显着土苗儿女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治水智慧。“法护古堰”协作机制的建立,使巨丰堰成为武陵山区首个司法护航的水文化双遗产示范工程,为秀山水利遗产传承保护利用注入法治力量。
谭雪峰说,文化遗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次三方协作机制的建立,标志着秀山巨丰堰保护工作正式迈入了系统化、专业化、法治化的新阶段。秀山将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坚持做好“古堰+保护”、 “古堰+宣传”和 “古堰+文旅”三篇文章,深耕探索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水为媒、串珠成链,推动古堰农耕文化、自然田园风光、现代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代春鹏主持签约仪式,县政府副县长陈茂及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部分在秀市人大代表等参加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结束后,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光明,重庆市水利局党组成员、二级总监罗治洪,县政府副县长陈茂还前往巨丰堰水文化广场,为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司法保护基地和渝东南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秀山站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