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星期六

在线读报封面 一件“”传家宝 几代红色情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秀山电子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件“”传家宝 几代红色情

编者按:

193410月下旬,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下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在黔东会师。1027日,两军在酉阳南腰界召开庆祝会师大会后,为配合中央红军西进,决定挺进湘西。为了坚持黔东苏区斗争和牵制敌军,配合红二、六军团的军事行动,任弼时、贺龙决定重组黔东独立师并建立黔东特区,由原红六军团1853团团长王光泽担任师长,原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段苏权担任黔东独立师政委兼黔东特区书记。

红二、六军团向湘西挺进后,黔东独立师于1029日由酉阳南腰界向西迂回,以牵制敌人,配合主力东进。

为围剿红军,国民党组织川、黔、湘数省之敌进逼川黔边。黔东独立师历经数十战,成功地牵制了来犯之敌,有力地掩护了主力部队。但在战斗中,部队损失较大。1112日,师长王光泽、政委段苏权率领三个独立团600多人,进抵梵净山坚持战斗。

在梵净山经过10余天的作战,黔东独立师损耗较大,几乎弹尽粮绝。鉴于已完成牵制敌军的任务,王光泽与段苏权决定率队突围,去湘西寻找红军主力。1124日杀出重围,25日进入秀山县兰桥,行至邑梅,遭遇激战,段苏权脚骨负伤,部队散失严重。段苏权在秀山雅江为不拖累部队前进,选择就地安置。王光泽带领独立师余部近300人向秀山川河盖进发。28日清晨,在川河盖大板场遭遇地方民团伏击,面对浓雾弥漫、道路不清、弹尽粮绝、敌强我弱的实情,为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师长王光泽与团长秦贞全决定部队分散突围。

王光泽乘着浓雾,只身一人从川河盖来到涌洞乡抗家溪村民吴荣友家。吴荣友一家冒死留宿王光泽两个晚上。

为感谢吴荣友一家对自己的掩护,急着到湖南寻找红军主力的王光泽临别时,赠送给吴荣友一把大刀作为信物。1960年,吴荣友老人去世。去世前,他嘱咐妻子邱银秀,一定要将这把“宝刀”交给大儿子吴华兴保管,等到合适的时机,再把它捐献给国家。

吴华兴从母亲手中接过“宝刀”,一直把它当成“传家宝”珍藏至今……


在重庆市酉阳自治县林业局退休老干部吴华兴家,有一件“传家宝”。

每到清明时节,吴华兴老人总要从枕头下取出这件用红绸包裹的“传家宝”,并带上家人,来到位于龙潭古镇的王光泽烈士墓前,为烈士献上鲜花,并深深地三鞠躬。

得知吴华兴老人家里有这件“宝贝”,我们与原酉阳红色景区管委会主任、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白明跃,秀山党史办主任白胜文及酉阳公安局文史编辑办主任袁宏等一道,专程采访了吴华兴老人。


藏刀九十载  当做“传家宝”


得知我们来访,已逾鲐背之年的吴华兴老人早早就打开了房门。

来到他家,我们表明了来意,吴老兴冲冲地走进卧室,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用红绸包裹的条状物,双手捧着它慢慢走出来,郑重地放在茶几上。他在沙发上坐定后,颤抖着双手,一层层地打开红绸,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便呈现在众人眼前——

大刀长76厘米,刀身长50厘米,刀面上有些许红褐色的锈迹;刀把长21厘米,刀环5厘米,均用红绸紧裹,汗渍和血迹把红绸浸染成暗红色;刀锋处为直角平口,靠近刀背处有一小圆孔;刀刃非常锋利,中间有几处小缺口。用手掂量,足足有34斤重。

吴华兴老人说,这是1934年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师长王光泽自队伍被打散后,从川河盖撤退到他家躲避时送给父亲吴荣友的临别信物。

吴华兴老人反复摩挲着这把在他家珍藏了90多年的宝刀,激动地说:“你们看,这刀刃上这些缺口和这刀把绸缎的颜色,不知它喝过多少敌人的鲜血,砍飞好多匪徒的头颅!”


血洒川河盖  投宿抗家溪


随着吴华兴老人的回忆,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师长王光泽血洒川河盖、雨夜投宿吴华兴老人家的情景浮现在我们眼前——

那是19341128日晚,迷雾笼罩川河盖。抗家溪畔,一座茅屋里透出微弱的灯光,火铺上,炉火忽明忽暗。

突然,传来犬吠。随后,一个声音在门外急切地问道:“主人家,我是过路客,遭遇了匪徒,能不能借个歇?”

吴华兴老人的父亲吴荣友见客人满脚泥巴,浑身湿透,满脸疲惫,手里还握着一把大刀,他来不及询问这位不速之客的身份,便将客人引进了屋内。

来客警惕地打量四周,看着他家单村独户,三间茅草房挤着5口人,四周连一块木板都没有,全用苞谷秆夹着,穷得连“家徒四壁”都算不上,一看便是穷苦人家。于是,他坐上了火铺,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吴荣友见来客身材魁梧、目光坚毅、面容慈善,便从屋外抱来一抱桐子叶添进火塘,桐子叶噼里啪啦,火苗直窜。

大个子伸出双手一边取暖,一边烘烤衣服,他说自己是从湖南来秀山做工的木匠,遭遇了土匪,特意来躲避。

说到匪患,恰好戳到了吴荣友的痛处,他说自家以前在涌洞街上居住,后来遭遇兵灾,经历了“三烧涌洞”之痛,自家房屋也被田百谷(国民党匪徒)烧了,只得逃到离街两公里的抗家溪来搭三间茅草房……

吴华兴老人介绍,自己母亲名叫邱银秀,当时为这位客人煮的是苞谷面和红苕“两合饭”,客人一边吃饭,一边夸主人家大方仁义。

看着客人吃饭,当时才4岁多点的吴华兴(生于1930年),还吵着找这位陌生叔叔要红苕吃呢!

客人见主人是贫苦人,遭受地主残酷的剥削和国民党匪徒的多次祸害,便不再隐瞒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是共产党,是红军,是专门“打富济贫的!”因自己的部队在川河盖被国民党匪徒打散,不得已才来他家躲避。

听说是红军,吴荣友一家一下子就和他亲热起来。

当晚,吴荣友一家冒着窝藏“共匪”的死罪,找来一床烂棉絮,把红军隐藏在自家的猪圈楼上,并让其父亲吴秀重和他睡在一起,为这位红军放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秀山电子报 2020 COPYRIGHT
渝ICP备09056022号 Powered by 秀山网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