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星期三

在线读报封面 银杏低语 写作的时候 心是宁静的 诗歌鉴赏 当怀旧的水潦濡湿歌声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秀山电子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怀旧的水潦濡湿歌声

小学六年,我一直是在乡下念的。

那时大人们生活方式很简单,小孩子作业也不多,课余生活十分匮乏,同学之间一度流行抄歌词。我也跟风,常常把从录音机里听来的懵懂不明的流行歌曲,和记下来的电视剧片头片尾曲歌词,一句句抄到本子上。

进入县城读中学后,条件稍好了一些。因为住校,一定程度上能自主了,在假借学英语的名义下找父母要了一百元“巨资”,购置了一台“新科”牌随身听后,我几乎每周都从五十元生活费里,节省下一些钱来买课外书或歌曲磁带。后来喜欢上练字,于是又把喜欢的歌词,工工整整地摘录到笔记本上。大概就是在这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加深了自己对歌词的执念。

得益于时代进步,从随身听,到复读机、CD机、MP3、无损HiFi,我先后接触到很多中西方的流行、民谣、摇滚音乐。唯一不变的,是我依然喜欢琢磨歌词。

好的歌词,如同诗歌一样,本身就具有音乐性。在我的观念里,歌词不只是旋律的填充,而是作者对生活、感情、社会的思考和沉淀,是歌曲表达的最终出口。听歌其实就像与人交往,旋律是人的相貌,好看的外表具有先天优势;编曲是人的穿搭,得体的打扮可以提升品位气质;歌词则是人的内涵,只有三观契合才能够长久相处。

近年来大家的一个共同感受是,现在的歌没以前好听了。一方面,是过度商业化削弱了歌曲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则是裹挟在流量中的听众被拉低了审美。不伦不类的《早安隆回》、翻唱华语音乐黄金时期寂寂无名的老歌《诺言》都能掀起现象级热潮,或许说明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含量正在不可避免地走低。即使深藏在生活的角落里,成年人的世界也需要理想主义。在“饭圈文化”泛滥的今天,所幸还有很多优秀音乐人在坚守着情怀和底线,也有很多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经典值得聆听回味。

此刻,我在键盘上敲下这些文字,音响里播放着硬盘里保存多年的曾陪伴我度过无数深夜、熬过多少孤独的歌曲。在熟悉的歌声里,在一行一行文字间,怀旧的水潦正一波一波涌起,荡漾而来,细细渺渺又绵绵不绝,不断濡湿着我清冽的记忆。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秀山电子报 2020 COPYRIGHT
渝ICP备09056022号 Powered by 秀山网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