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星期三

在线读报封面 壮产业 提颜值 增内涵 以“和美”为笔 绘就乡村幸福画卷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秀山电子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壮产业 提颜值 增内涵 以“和美”为笔 绘就乡村幸福画卷


隘口镇百岁村航拍


美丽的村居环境


百岁村茶叶种植基地

桂花香气四溢,柿子硕果盈枝,河道水清鱼游,村民家常不断——这是隘口镇百岁村当前呈现出的景象,既有外在形式上的美感,还有和美乡村建设中的重要内涵。

“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我每年有10万余元收入。”村民杨光敖说。

“就拿我们上寨组来说,有便民设施、整洁院落、银杏古树,还有贺龙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二道龙门,村上生活非常惬意。”村民杨再碾说。

“前不久就有村民自发免费分享了自己的水果,一次性分享出去600多斤。”隘口镇百岁村党支部书记李晓峰说。

近年来,隘口镇百岁村坚持以加快建设和美乡村为目标,通过大力推进产业增效、村庄增靓、乡风增善工作,不断绘就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

持续推进产业发展

“以往,我村没有主导产业,村民没有稳定的增收渠道。”李晓峰介绍,通过产业发展,现在已是截然不同的情况,目前,共发展茶叶产业600余亩、山银花产业800余亩、烤烟产业400余亩,同时,还引入年出栏4000余头的生猪代养场1所,完成建设茶叶加工厂房1所,能实现年均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余元,村民年户均增收15000余元。

据介绍,百岁村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通力协作,采取摸排村民产业发展意愿,召开村组(院坝)会,用好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社会帮扶资源,用活“山水隘口”电商平台,加强产业技术管护、优化利益链条、加强企业引入力度、做好服务保障等举措,并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村民”“大户+农户”等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当地产业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大幅转变,在产业发展带动下,村民增收也实现了大幅提升。

“我每年有40000余元务工增收。”今年59岁的百岁村村民龙仕清,一直靠传统务农取得收入,以往收入并不稳定。随着入村的农业企业数目增多、产业内容与产业规模变多变大,他在村干部的协调安排下,通过就近务工,成功解决了增收难题。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最近打来预约龙仕清的电话不在少数,“正是瓜果采摘的季节,600亩的茶叶管护工作已经在对我招手了。”

持续优化村庄环境

百岁村位于隘口镇西南部,处于太阳山脉。村上除了有十余株挂牌珍稀树种金丝楠木外,还有贺龙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丰富的生态资源与红色资源,也为村庄提颜值、增内涵创造了有力条件。

近年来,该村结合实际情况与现有资源,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造老旧房屋、美化庭院、种植经济林木、修缮红色遗址等举措,持续优化村庄环境。相继硬化各类公路便道10余公里,改造疏通河道5公里,安装太阳能节能灯20余盏,改造老旧房屋60余幢,升级庭院30余处,种植桂花树2万余株,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8处,落实公益性岗位与专职生态环境保护人员27名,并先后完成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二道龙门)修缮保护工程与上寨组“巴渝和美院落”示范点打造。

“本村村民对环境升级改造一直都非常重视。”隘口镇百岁村第一书记吴晓冬介绍,村民的重视程度在行动上有生动体现。

在推进“巴渝和美院落”示范点过程中,数名村民不计报酬主动参与,用较短时间完成了建设内容;在庭院美化过程中,数名村民主动拆除废弃猪栏圈舍,自发种植美化环境的花草绿植;在镇、村重点项目上,更有数名村民出钱出力,积极配合。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交通便利了,环境变好了,村子的人气也变旺了。”村民杨再碾说,闲暇之余,村民们在古树下拉家常也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在重要时间节点,还有不少社会团体组团到村里来,探寻这里的红色足迹。

持续培育淳朴民风

“以往,我村存在不少矛盾纠纷。如今,我村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李晓峰说,培育淳朴民风、弘扬优良家风是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的首要前提。

以往,村上召开调解工作会年均80场次,受理群众诉求40余件,村里产业发展、项目推进、环境改造等工作进展缓慢。

如今,村上召开的调解工作会年均3场次,受理群众诉求5件,“法为上、礼为先、和为贵”是开展村上调解工作的基准,村上各项工作保障到位、推进有序。

近年来,百岁村通过建立健全村级调解委员会运行机制,发挥村调解委员会作用,成功调解了多起征地拆迁、边界争议、劳动合同、薪资报酬、邻里矛盾等疑难复杂纠纷案件,调解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培育淳朴民风创造了良好条件。

推进过程中,该村探索实践出了‘三法共治、院落调解’模式,即采用村庄自然院落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调解工作前沿化,实现了及时调、就近调、便捷调的工作效能,让村民们在发生矛盾纠纷时有地说、有门进、有人办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相关的村规民约“入户上墙”、移风易俗政策宣传、村民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在同步推进,产生出了良好成效。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现在我已经脱贫致富了,离不开大家的帮助,今天,我就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致富的果实,回馈大家的帮助。”前不久,村民杨光敖所种的柿子树已挂果成熟,为了感恩社会、答谢帮扶,他把采摘的柿子免费分享给曾给过他帮助的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秀山电子报 2020 COPYRIGHT
渝ICP备09056022号 Powered by 秀山网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