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西街民俗文化景区(航拍)
金秋时节,万物荣华。展开全市决战决胜四季度的实时报表,位于渝东南的秀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数据不断攀升律动,各大建设项目塔吊林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生产线飞速运转,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交织汇聚,共同谱写出秀山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保稳定”的生动乐章。
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城镇体系中,对周边地区能够产生集聚效应、发挥辐射作用、建立依存关系的城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秀山一直以来的梦想。近年来,秀山用好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围绕“渝鄂湘黔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总体定位抓发展、拼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型,推动中心城市建设各项任务争优争先争效,全力打造县域全面深化改革示范窗口。
以改革开放的姿态走向未来,地区生产总值持续领跑渝东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渝东南排名第一,连续5年入选西部百强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正在加快提升……如今的秀山,已从重庆最边远的山区成为全市6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在区域高质量发展版图中逐浪潮头。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拓宽国际视野 加快打造区域开放中心
近段时间,以“共享通道新机遇·共谋区域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武陵山商品交易博览会暨2024年武陵山(秀山)与东盟合作论坛在秀山县举行。
18个毗邻区(市)县、200余家龙头企业、首次邀请到的菲律宾、泰国、柬埔寨、老挝等RCEP成员国家相关贸易代表及东盟国家采销企业齐聚一堂,共达成106个签约项目,累计总投资14.8亿元,年贸易产值28.5亿元,国内外订单成交额3.23亿元。论坛全方位聚焦通道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合作、工业投资等关键领域,共同助推武陵山区更高效地拥抱RCEP、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中欧班列“武陵山号”秀山—莫斯科实现首发、恢复运行秀山—缅甸仰光跨境公路班车、振雄塑胶玩具获得俄罗斯亿元大单、秀山脐橙远销东盟……不难发现,从通道建设到物流效率再到秀山速度,吸引了周边半数以上区县的货物到秀山集散分拨,通道运量、进出口贸易额均呈现爆发式增长,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物流枢纽雏形已成,武陵边城正成为更具国际范的一座通向世界的“城”。
如何用好通道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秀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规划形成“一心、一堡、四节点”总体格局,其中“一堡”即秀山,主要定位是连接渝鄂黔湘的重要区域性枢纽、生态产业集聚区、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具有“边城”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地,重点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秀山紧扣市委部署,将建设渝鄂湘黔毗邻地区中心城市“一城五心一枢纽”体系中的“现代物流中心”迭代升级为“区域开放中心”,持续放大秀山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从开放功能、货物组织、通道建设、运输成本等方面着手,加快打造重庆面向东南沿海的区域开放中心,更加凸显秀山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重庆全局中的重要节点作用。
提质扩容新通道,把更多“武陵加工”产品卖向全球,带动物流、客流、资金流奔腾不息。秀山谋划推进多式联运示范、陆港联动机制、通道运营平台等一批切口小、作用大的改革性举措——推动黔江至吉首高铁通过国铁集团可研审查,加快构建“3高1普”铁路网、航空网、“1环7射”高速公路网对外运输大动脉;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武陵山班列、17条武陵物流专线,改造升级集装箱货场,年周转能力从1万标箱提升至10万标箱;补齐货物装卸短板,建成投用华南生鲜、福广建材、汽博中心等十大专业市场,构建形成武陵山区铁路、快递快运、化工品、冷链、保税“五大物流中心”;通过“领导小组+通道中心+陆港公司”贯穿式服务,累计入驻跨境电商店铺70个,外贸企业107家……“陆海高效联动+公铁一单到底”的集疏运网络正在秀山加快形成,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两翼齐飞”带动秀山链接东盟、商通世界。
以更加创新的思维做强实体经济 培育“235”制造业集群壮大现代产业体系
经济活动是引发人口流动、促进人口集聚的主要原因。中心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走进位于秀山高新区的重庆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一箱箱附近来自乡镇的山银花经过生产线处理加工,摇身一变成为附加值更高的清热消暑山银花露,以及入药的山银花饮片等。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不断迸发,该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
作为全县产业发展主阵地,秀山为高新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金融服务等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育集群”的思路做大做强秀山高新区龙池新材料产业园、汽配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等园中园。全力推动县级有关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高新区,强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企业梯次培育。今年1—9月,秀山高新区规上工业实现产值88.88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4家、科技型企业14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88件,正在创建成为市级高新区,并向着国家级高新区迈进。
做实“以认促建”建设市级高新区后半篇文章,折射出秀山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和潜能的不懈努力。近年来,秀山致力于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突出的先进制造业和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以“235”制造业集群为骨干、与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武陵山区工业强县,持续放大渝鄂湘黔毗邻地区经济首位度领先优势和产业带动能力。
以“链长制”纵深推进“235”制造业集群体系日臻完善,促进产业形态加快从资源加工向科技创新转变。秀山全面淘汰锰行业落后产能,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2条全产业链,升级打造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汽车配件3大支柱产业,创新打造装备装配式建筑等5大特色产业。充分发挥“链长制”对资源的整合协同作用,探索实施“百亿集群、十亿链主、亿元规上、千户创新”四大产业培育行动,推动10条重点产业链加快上规模、提质效、强竞争,绿色制造占工业比重达到86%。
以渝鄂湘黔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秀山还推出一揽子优惠政策,提速电力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通过电力集采、市场化定价等方式,争取更多低价工业用电份额;搭建企业与科研机构交流合作的平台,鼓励支持企业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从“制造”向“智造”升级、从“自动”向“智能”演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领导带头“走出去”、全员干部“齐上阵”,招引落地一批优质企业,助力实现产业结构更优、招商引资更多、企业竞争力更强。
以更加坚实的步伐提速城乡融合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行走在秀山城区,风景秀丽的城市公园陆续投用,宽敞整洁的干线道路次第延伸,城市品质的提档升级正带给市民全新体验。
而在秀山广袤的乡村地区,错落有致的民居、干净整洁的院落、四通八达的乡村道路、洋溢着笑脸的村民,无不诉说着这里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的新故事。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近年来,秀山持续放大产业带就业、就业聚人口、人口促服务的磁吸效应,加快健全城乡要素双向高效流动的制度机制,以小县大城试点和强村富民改革为抓手,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引领和建设治理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服务差距、收入差距,推进城乡共荣发展。
实现城乡共荣发展,源自加快实现“产城人”高度共融,推动产业、城市和人口“多向奔赴”。聚焦创业之城、产业之城、枢纽之城、消费之城、宜居之城、创新之城、人文之城“七城建设”,规划形成“两轴六片区”的城市发展空间结构和“一主八片”的城镇发展空间,以及形成“五水三屏”生态发展格局。坚持产业带就业、就业聚人口、人口定城建、城建促产业,多途径、渐进式地推进凤鸣新城和梅江河改造提升,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高铁新区、打造高铁门户,建设一批特色突出、设施齐全的返乡创业园,促进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大力发展首店、首牌、首发、首秀“四首经济”……引导人口、产业、要素、公共服务等向县城集聚,打造“产业兴旺、功能强大、文化厚重、人气鼎盛”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宜游之城,形成具有强劲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增长极。
实现城乡共荣发展,源自实施强镇带村,推动形成“城区—镇(乡)”的城镇体系。坚持把开展产业增效、村庄增靓、乡风增善“三增”行动作为谱写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秀山新篇章、推动乡村振兴的主题主线,重点聚焦中药材、油茶和茶叶等“一主两辅”主导产业,加快打造中药材、油茶和茶叶等具有秀山辨识度的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补齐村庄环境和功能短板,深化拓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个革命”,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洁化、序化,将整村风貌改造成为亮丽风景线;把“善治”理念贯穿到乡村建设全过程,弘扬良好风尚、破除陈规陋习、厚植新风正气,塑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分类引导乡村发展,抓好乡村振兴示范,促进乡村整体提升、全域美丽。
以领跑者的定位、开拓者的气魄、奋进者的姿态,推动中心城市建设三年初成型、五年大变样、十年新飞跃,正为秀山实现中心城市建设新跨越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
链接>>>
一组数据看成效
◎外地群众来秀山就业创业达到2.3万人,挖掘就业岗位8000余个。
◎培育规上工业企业83家、专精特新企业38家,数量均居渝东南第一。
◎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4.5平方公里,15分钟车程能够覆盖40万人口。
◎吸引外地学子到秀山来就读突破1万人,外地患者秀山就医达到7.5万人。
◎完成通道运量1579标箱、货值1.3亿元,分别是去年全年的5.7倍、3.9倍,进出口总额实现2.7亿元,同比增长55.3%。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罗晶 刘玉珮 陈钰桦 马菱涔 图片除署名外由秀山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