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拱桥
五拱桥渡槽
渠首
作为全市首座世界级灌溉工程遗产,秀山巨丰堰经过历代不断修葺,百年不衰,“立体化”灌溉工程体系也不断发展完善,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治水用水的智慧结晶。
在乌杨街道蚂蝗组,枯水期的巨丰堰仍然流水潺潺,源源不断地为下游田地输送灌溉水源。作为这座百年古堰的核心枢纽,三拱桥是目前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仍在使用的砌石渡槽,创造性采用了立交式灌溉渠道。据说原为木渡槽,后改为石拱渡槽,一个大拱,两个小拱,高12.5米,矩形过水断面,侧墙厚1.1米,底宽2米,过水深度0.8米,可行人和过水。
“巨丰堰与黄角堰在三拱桥立体交汇,利用不同水源点灌溉不同高层的田地,克服了海拔高差,实现了“高水高灌、低水低灌”,确保了灌溉效益的最大化。”姚勇军介绍道。
随着人口聚集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后又修建了黄角堰,又名永丰堰,进一步完善并延伸了巨丰堰的灌溉范围,与巨丰堰形成了渠--渠--河三层立交灌溉模式,仿佛现在的“立交桥”,实现了“高水高灌、低水低灌”,至今一直发挥巨大灌溉效益,是我国古人集体智慧体现。
目前,秀山巨丰堰、黄角堰渠系达40多公里,灌溉面积达1.6万亩,为平江河沿岸的广袤沃土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此外,巨丰堰保存有两座古碑,分刻于清咸丰至清道光年间,碑文明确了原产权归属及管理制度,具有重要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