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星期三

在线读报封面 公益广告 2024年高考将于6月7日起举行 图片新闻 加强饮用水安全监督监测 保障居民及学校师生用水安全 秀山非遗入选全市第一批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推荐目录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秀山电子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秀山非遗入选全市第一批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推荐目录

日前,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发布第一批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推荐目录,秀山花灯、秀山金珠苗绣、洪安腌菜鱼传统制作技艺、秀山竹编制作技艺、秀山毛尖栽培与制作技艺、龙凤花烛入选。

秀山花灯

“秀山花灯”,起源于唐宋,延续于元明,兴盛于清代,是一种集歌、舞、戏剧和民间吹打于一体的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其花灯戏源于汉族灯儿戏,后来融入了秀山土家族、苗族的歌舞表演技巧,发展为一种格调新颖、歌舞动人、为汉、土、苗各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

秀山金珠苗绣

秀山县梅江镇民族村一直保留着苗族群众的穿着传统。该村的苗族服饰制作工艺精致,主要体现在纺织、印染、剪纸、刺绣、制衣、打花带、制鞋、锻制银饰等方面。当地中老年妇女均会纺纱织布,材料一般选用棉花、蚕丝和麻,制作工艺大致相同,但是款式和花样层出不穷。

洪安腌菜鱼

洪安腌菜鱼,以腌菜、豆腐和鱼为主要食材,因洪安腌菜独具风味而得名。洪安,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之地,与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松桃县接壤,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据传,洪安腌菜鱼的烹饪方式最初出自当地渔民之手,他们将洪安河和清水江里的鱼做成豆腐鱼,再以洪安腌菜调味,结果风味大增,独具特色。至今,在洪安民歌中,仍有关于洪安腌菜鱼的“渔歌”流传:“天不见亮去收网,三五条鱼打锅汤。加点腌菜和豆腐,喝它二两去赶场。”

洪安腌菜鱼食材品质优良、制作过程考究、味道酸辣可口、吃食方式独特,是渝、湘、黔边区三地及酉水流域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之一。2016年,洪安腌菜鱼被列入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秀山竹编

在花灯传入秀山后,秀山竹编逐渐延展到工艺品范畴,比如元宵花灯、走马灯之类的竹编工艺灯。

一个竹编制品的产生需经过伐竹、裁竹、破竹、开垛、派竹、刮竹、匀竹、编织等多道工序,其主要竹材形式有篾丝和篾片两种,俗称圆篾和扁篾。在制作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艺人们编织的凉席、花背篼、孟篼,都是秀山竹编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制品,由于它具备实用性、观赏性、收藏性的多重价值,至今仍是秀山人民馈赠亲友的佳品。其中,凉席的制作工艺尤为精湛。它的篾片细薄,可编制成花鸟、文字、六耳结、万字格、卷草及曼陀罗祥云等图案,还可根据消费者的意愿织入各种图案,这种凉席不但可以擦洗,还可以折叠,它将秀山竹编推向了极致,堪称中国竹编制品一绝。

秀山毛尖

秀山毛尖以树龄百年以上的川小叶种茶树所产的茶叶为最佳,采摘期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谷雨前后。采摘时,精选一叶一芽或两叶一芽茶青,经过筛分、摊放、杀青、摊凉、初揉、烘二青、复揉、解块、做形、干燥等繁复程序精制而成。

秀山为北纬30°的黄金产茶带,属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云的“巴山峡川”之域,是中国茶叶的原产地之一,种茶、制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东汉建安年间,秀山曾属涪陵郡南境。据《华阳国志》载:“涪陵郡,巴之南鄙……无蚕桑,少文学,惟出茶、丹、漆、蜜、蜡。”明末清初,茶叶成为秀山地区与外界互通有无的重要商品。时至晚清,一举成为朝廷指定的皇家贡品。

龙凤花烛

龙凤花烛,是秀山民间传统手工艺,2007年被列入重庆市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历来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历史上有对“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生朝满日等都要进行家祭。由于祭祀活动的需求,秀山很早就有制烛的生产工艺。因用途不一,所制造的蜡烛中,有祭祀用的“九品烛”、修房造屋用的“喜烛”、生日用的“寿烛”、结婚用的“龙凤花烛”等。在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中,点花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龙凤花烛”由龙、凤和花等图案组成,有着龙凤呈祥的美好祝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秀山电子报 2020 COPYRIGHT
渝ICP备09056022号 Powered by 秀山网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