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星期三

在线读报封面 构建电商生态圈 看秀山如何巧用硬币“AB”面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秀山电子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电商生态圈 看秀山如何巧用硬币“AB”面

电商云仓。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300万吨战略装卸点、集装箱站。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秀山农村电商大数据中心。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依托11公里化工品铁路专线,建成化工品物流中心,

 年可周转化工品135万吨。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韵达快递分拨中心。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距离重庆中心城区434公里的秀山,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之一,受内陆空间限制和交通的制约,7800余种农特产品仅有600种变成了商品,大多数只能在大山中“沉睡”。

不过,边远和区位就像硬币的“AB”面,受限制的另一边是秀山地处渝、湘、黔、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资源禀赋,武陵山区重要物资在这里集散,这硬币的“A”面优势为秀山开启了另一扇“窗”。

如何有效将地处偏远的劣势和自然资源较好的优势进行互换?秀山给出的答案是采用“电商+”产业深度融合的模式,构建起电商发展的生态圈和产业生态体系。

乘上电商“翅膀”,调整“赛道”后的秀山顺风而行,成功在经济增速上实现弯道超车。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6亿元,增长9%,增速在渝东南名列前茅,在今年9月份公布的《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1》中,秀山再次上榜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且较去年上升5位。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电商平台体系

破解“谁来卖、怎么卖”问题

在秀山物流园区,平均每天有8万个快递包裹从这里始发,这繁忙景象成为“边城”一道风景线。

支撑包裹“流量”的背后实际上是秀山立足物流园区按照“园中园”思路建设电商产业园、直播电商孵化园、茶叶电商孵化园,实施“乡村直播团”主播孵化计划,引进“快手”等平台打造全国休闲食品产业带、武陵山茶叶ECS交易平台,构建起强大电商平台体系。

目前,园区入驻电商企业335家,全县共有电商主体2300多家、网络店铺2.15万个,如此一来在县城中形成电商“中枢神经”,成功解决了“谁来卖、怎么卖”的问题。

“以居然之家为例,运用直播带货与线下促销深度融合,年市场交易额突破10亿元。”秀山县有关负责人介绍。特别是电商加工中心,成功将本地20余款生鲜农产品及休闲食品打造成电商“爆款”,销量稳定在全网前十,还研发出105个电商品牌,“啃一腿”还入围CCTV中视购物“国货优品”。

县城建城“核”以后,电商的触角还要向下扎根,在乡村里继续布点 。

目前秀山有农村电商乡镇服务中心11个、武陵生活馆等乡村服务站点333个,实现所有村居全覆盖,赋予乡村站点快递收发、农产品收购、商超共配等惠民功能。

其自主研发的电商平台“村头”更是与重庆市消费帮扶馆实现“双网合一”,并上线文旅板块,成为重庆市消费帮扶主渠道。

构建“三级物流网络”快递配送体系

破解“两个一公里”难题

电商平台的搭建有效解决“卖出去”的问题,要实现“卖得好”还要解决送出去的速度和效率,实现县域内工业品、农产品进村入户、县域外全国直达。

今年,新开通秀山—贵阳快递专线,西部陆海新通道武陵山班列成功开通,冷链物流中心一期建成投用,开通秀山—广州冷链专线……

一项项物流项目的落地见效,让秀山物流配送体系越来越完整。

为推动快递物流降本增效。针对县域和渝东南周边区县,组建云智速递,将全县规划为4个片区7条乡村物流线路,无缝对接社会快递和农村电商镇村网点,形成了“T+1”进村入户和“1+T”发往全国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体系,开通直达周边区县的17条武陵物流专线,周边12个区县快递包裹已实现到秀山分拨。

针对全国其它地区,投用的货运调度中心很好的链接县域内外。

比如整合物流快递企业开通了秀山至重庆、至长沙、至贵阳快递专线,快递“首重”全国包邮从每单17元降至3元、最低至1.8元,为山区农产品上行年节约物流成本上亿元;秀山快递单票全程时效从70小时降至51.4小时,快递成本和时效均实现西部领先。

好的物流配送体系,带来好的购物体验,直接体现在快递发出量的增长。

数据显示,去年秀山快递发出量是2014年的44倍,2021年前三季度,物流园区完成市场交易额167亿元、货物周转量472万吨,分别增长9.8%、10.3%。直播带货等新兴电商模式加快发展,县域快递上行件1991.1万件,增长19.22%。

构建人才培训体系和电商服务体系

破解“输血造血、发展壮大”问题

依托资源优势,立足自身自然生态、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秀山让沉睡大山的产品互联网化,实现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网货。形成电商体系是还有关键一步:构建电商发展的生态圈和产业生态体系。

“就是说,在解决好农村电商的平台、产品、物流后,人才和企业服务等问题也要同步跟上。”秀山县有关负责人总结道。

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学校培训方式和基地实训方式,设立武陵山电商人才服务中心,“流水席”式开展培训教学,培养了营销、美工、客服等技能精英6500余名,就业转化率达35%,全县电商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

如隘口镇的青年创客杨秋,在人才服务中心实训后,从最开始的每天几十单到现在日均2000单,带动20多名青年创业,结对帮扶了2个贫困村。

电商服务方面。建立资金扶持、一站服务、融合发展三大机制,设立了电商发展基金、电商加工基金,创新了供应链数字金融,凭借低门槛和简易的审批程序,已为相关企业、贫困农户发放贷款2亿多元,推动全县100余家生产企业、2000多家批发零售商户实现“触网”经营。

以秀山奇爽食品集团为例,曾一度濒临破产,在利用电商转型研发生产“干吃汤圆”等休闲食品后,现年产值超过5亿元。

秀山“电商+”产业深度融合为打破交通和地域限制提供了秀山“方案”,先后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农村电商十大模式、贫困县农产品电商销售10强县,两次纳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

到今天,秀山电商的发展还在助力乡村振兴上接续发挥作用,让脱贫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记者 王尊 陈攀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秀山电子报 2020 COPYRIGHT
渝ICP备09056022号 Powered by 秀山网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