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河正在整理资料
凯贺村议事亭
凯贺村墙面彩绘
凯贺村墙面彩绘
李龙河上门调解纠纷
李龙河是钟灵镇凯贺村党支部副书记,今年60岁,作为一名村级干部,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立足乡村工作实际,切实做好村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积极弘扬优秀民俗民风,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中,奏响新时代和谐文明音符。
化解纠纷 和谐乡村
凯贺村位于钟灵镇腹心地段,是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村,重庆市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县级文明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共1012户村民。这里忠孝文化氛围极为浓厚,分别以标语、喷图、彩绘、书画等形式进行承载与表现,散布在广场墙面、人行护栏以及民房内外。
“谭阿姨,你现在还在凯贺矮梯组没有?我马上来把这个事情处理好。”近日,李龙河接到一起当地村民地界纠纷案件,电话接通后他立马驱车向矮梯组赶去。
“谭阿姨,现在土地复垦实行新政策,高秀虎本人又长年在外务工,平时联系不到也正常,等我征得他同意后,再给予适当补偿;你老人家已经90岁高龄了,我可以为你申请高龄补贴,你看这个事情能不能翻篇了?”地界纠纷当事村民谭梅英的家,位于矮梯组一处半山坡处,李龙河来到这里,便立即开展起了相关调解工作。经现场走访、厘清诉求、问题分析、再到矛盾调解,用不到1小时的时间,这起地界纠纷便成功化解。
“太感谢了,我完全同意。”谭梅英说。
“回顾整个调解过程,我能真切感受到,我们凯贺村村民,遇到问题时,不再是以往那样据理力争、互不相让,甚至自选动作了,而是更信任村上的调解方式、信任村上的调解人员。”李龙河说。
据了解,为加快促进乡村平安和谐,凯贺村于2010年成立了调解委员会,明确了相应人员分工与工作职责。为做好调解,李龙河不断提升各类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相关知识水平,不断梳理总结相关工作经验,在调解过程中,他除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充分听取当事人问题诉求、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外,还积极落实“家训家规进万家”工作,在他的推动下,以往年均70余件的民事纠纷案件,近3年来已降为年均3至4件,凯贺乡村也越来越平安和谐。
乐于助人 凝聚力量
“乡村要全面振兴,优秀的乡风文明是重要内容。”李龙河说,一直以来,同村村民给他的印象是淳朴、友善、勤劳以及诚信,作为凯贺村其中一员,他有责任义务把村上优秀的民俗民风进行传承弘扬。
过去,李龙河还是村上的一名个体经营户,从事生猪肉收购销售,除进行规范、诚信经营外,他还根据村民存在的实际经济困难以及生猪出栏饲养情况,采取先垫付后收购方式,对村民进行相应的帮助与支持。
“具体有多少笔我也记不清楚了,前前后后记录有30余本吧。”李龙河说。
杨再田是凯贺村石板桥组村民,曾因家中2名学生入学需要一定开销而伤透脑筋。李龙河在得知情况后,为杨再田预先垫付了1000元,顺利解决学生入学开销问题。
伍金开是凯贺村石板桥组村民,其家庭压力与杨再田相似,但更为具体,面临4名学生入学开销费用,得知情况后,李龙河便连续几年为伍金开进行了垫付,每次垫付2000元。
杨胜洪是凯贺村矮梯组村民,该村大力推进山银花产业过程中,他由于在外务工各种原因,既不能回村参与产业发展,更不能及时筹措到产业发展资金。李龙河为杨胜洪预先垫付2万元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后,杨胜洪选择了返乡创业,通过发展山银花、茶叶产业,已实现年均增收10万余元。
“李书记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做记录写笔记,从参加乡村工作以来,20年的时间他从未间断过,里面有很多经验值得我学习,能为我们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钟灵镇贺村第一书记杨雪春说,在大量资料的支撑下,村上回引村民返乡创业数量不断刷新,已完成茶叶、山银花、油茶等产业4700余亩发展,已完成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4495”模式,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主题鲜明,接地气、有实效。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村‘三治’融合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村民的人文素养比以往更高了,村民们的增收渠道越来越广了,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李龙河说,接下来,他将一如既往做好基层党建、“三治”融合、文化建设、文化兴村、助推产业发展等工作,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中,持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