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9星期六

在线读报封面 盐城坚定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示范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秀山电子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盐城坚定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示范


条子泥-赵恒山拍摄



黄海森林公园



华人运通新能源汽车高合HiPhiX



盐城综合客运枢纽


高铁时代



这是一片神奇美丽的国际湿地,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在此停歇、越冬。

这是一方“绿”意盎然的产业新城,5+2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正加速布局。

这是一颗璀璨的黄海明珠,通江达海,互联互通,海陆空紧密交织、无缝衔接的枢纽中心跃然纸上。

今日之“沿海”对于盐城而言,已不仅是濒临黄海的地理概念,它已然成为盐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向海发展的最大潜力和空间。

拥有1.7万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和 582 公里的海岸线,这里天蓝地绿基因红、有地有人有机遇。

盐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盐城精彩篇章。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 打造“大美”生态文明样板

海风吹动,苇荡作响,成群的鸟儿在蓝天上翱翔;结伴的麋鹿在矮草中嬉戏,在滩涂上奔跑——在盐城黄海湿地,随时都能感受到这块“自然馈赠之地”的生命活力。

2019年7月5日,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这块位于盐城的自然湿地成为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江苏首个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空白。2022年11月11日,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期间,盐城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证书,国际社会还决定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在这里举办。

盐城有海有河有滩涂,有湖有荡有湿地,兼具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是一个将蓝天白云、阳光海岸、湿地森林聚焦于一个镜头里的美丽城市,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多个世界级和国家级称号。

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的77万公顷海岸型湿地,盐城是全球鸟类迁徙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重要补给站。坐拥全国唯一滨海湿地 类世界自然遗产,“海、林、滩、鸟”在这里交 相辉映,麋鹿、丹顶鹤、勺嘴鹬“湿地吉祥三 宝”世界闻名。

森林资源35.22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24.7%、造林总量江苏省第一,盐城建有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建成百万亩生态防护林。今天的盐城拥有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绿 肺”、最好的空气,PM2.5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位居江苏省前列。“盐城好空气”已成为近悦远来的生态品牌。

近年来,盐城持续探索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构建山国”和全球生态治理贡献更多“盐城智慧”、提供更多“盐城经验”。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动黄海湿地成为“共建共享、永续利用”的和谐遗产地,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治理贡献更多“盐城智慧”、提供更多“盐城经验”。

发挥产业特色优势 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

作为苏北唯一被纳入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顺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盐城在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始终把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作为发展重大战略,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大健康和数字经济、海洋经济,加快构建“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 条重点产业链,集聚更多项目进入长三角“产业生态圈”。如今的盐城产业发展实现了从“一业为主”到“多轮驱动”的突破性转变。

2022年,盐城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7000 亿元、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超 9800亿元,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江苏省前列。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1%,23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开票销售5800 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6.5%,增长 27.6%。特别是,晶硅光伏电池片、组件和风电装备综合产能列全国地级市首位,动力电池产能全国第二。

围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瞄准打造长三角最佳的产业转移、创新转化、功能拓展的新空间,盐城高起点规划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园区由盐城和上海、常州、苏州携手共建,标志着“长三角的盐城”正全面崛起。截止目前,已签约落户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22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 4 个。2022 年,产业基地实现 GDP 近 700 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开票销售超1300亿元。

风从海上来,盐城 1.89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让新能源产业在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下持续发展壮大。目前,盐城新能源产业已集聚国家能源、华电、国电投等资源开发型重点央企和金风、远景、上海电气等风电、光伏装备制造型龙头企业。全市新能源产业规模已超千亿,建有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滩涂风光电产业基地。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73.7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 554 万千瓦,约占全国 20%,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风电第一城”,盐城已成为长三角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

2022年9月26日,来自卡塔尔的 “ 阿尔卡莎米亚 ”号液化天然气 (LNG)运输船经过16天、6000海里的航行,抵达中海油盐城“绿能港”。作为中国在建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建成后将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保供基地。

用好交通区域基础 构建现代交通枢纽体系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血液,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它串连着城市的发展脉络,牵引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盐城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高速公路构架成网、轨道交通直连快达、港口航道扩能升级、快速干线内联外拓,努力打造东部沿海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020 年12月 30 日上午9 时 15 分,首趟高铁G8321次列车从盐城站驶出,开往上海虹桥站,标志着盐通高铁正式通车。

每天多达 36 班的往返班次、最短只需1小时46分钟的通行时间,盐通高铁的开通让盐城和上海形成“2小时交通圈”,使得早晨在上海外滩喝咖啡,中午到盐城大丰看麋鹿成为 可能,同城化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这也极大推动盐城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为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现在的盐城高铁里程达 267 公里,同步建成“1+8”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青岛等大中城市快速通达,盐城全域都已迈入“高铁时代”。

公路方面,全市公路总里程2.62 万公里,江苏省第一,实现“县县通高速”和“沿海主港区通高速”,在苏中、 苏北地区率先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城市“一环五射”90 公里的内环高架快速路网,让市区任意点位 15 分钟即可快速通达“两高一空”。

盐城港大丰、射阳、滨海和响水港区全部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综合通过能力1.24亿吨,开通国内外集装箱航线30条。2022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1.84亿吨,成功跻身亿吨大港行列。

南洋国际机场作为江苏少数几个国家一类航空开放口岸,年旅客吞吐能力 300 万人次。国内外通航点 38个,覆盖国内千万级枢纽机场,开通江苏省首条韩日全货机航线;2019 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10万人次,2021 年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万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秀山电子报 2020 COPYRIGHT
渝ICP备09056022号 Powered by 秀山网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