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5星期六

在线读报封面 遗失启事 秀山新闻短波 开展“五个一”活动 筑牢校园“防毒墙” 3路城市公交线路走向将调整 东西部协作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圆满结束 土家织锦“织”出幸福生活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秀山电子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家织锦“织”出幸福生活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付冲)非遗是一个地方的特色,也是乡村振兴的文化产业支撑。近年来,我县不断创新方式,坚持非遗带动就业的模式,加快非遗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土家织锦应运而生,通过建立非遗扶贫工坊,带动了当地百余名留守妇女稳定就业增收。
    自2019年开始,秀山土家织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建立工作坊、签约织娘等方式,采取“公司+群众+土家织锦手工织造技艺”的运营模式连接市场,实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双促进,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非遗富民经验和模式。
    “我们培训了7期共400多人,每期都是培训一个月,主要就是针对农村的留守妇女,让她们就近就业找一个稳定的工作。”秀山土家织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弘介绍。
    通过培训后,该公司正式签约108位优秀学员成为织娘,实现了农村妇女在家门口甚至在家里稳定就业创收。
    家住隘口镇坝芒村的王丽燕,一只脚有残疾,她一直在家照顾娃儿和老人,丈夫在外务工,生活条件十分拮据。“2020年参加了土家织锦的培训后,我平日里就做点手工,同时也照顾了孩子,每年能收入2万元,对这份工作很满意。”王丽燕告诉记者。
    同样是家住隘口镇的熊艳子,是一名眼睛有残疾的先天性聋哑人,家里还有老人与一双儿女,家庭负担相当重,也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一员。
    “熊艳子非常勤奋好学,虽然耳不能听、口不能说,但是学习相当认真,比其他学员还要学得快,织得更细致、更美。”王弘告诉记者,土家族妇女的幸福之花——阳鹊花,成为了熊艳子的培训结业作品,也为她的幸福生活开启了新的篇章。
    如今,熊艳子每月工资在2000左右,她没有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放弃自我成长,用五彩斑斓的丝线织出了美好生活。
    “培训后,得给大家找地方工作,要让她们有收入才行。”王弘介绍。
    于是,在我县隘口镇、洪安镇、龙凤坝镇、微电影城共建立了5个“土家织锦非遗工坊”,让培训学员直接签约成为工坊的“织娘”,产品由公司100%收购,既满足留守妇女照顾家庭的愿望,又帮助她们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家住洪安镇贵亚村的钟秀芬,因要照顾正在上学的孩子们,全家靠丈夫一人在外打工挣钱。和成百上千在家的“留守妈妈”一样,她一直期待能在家门口找份合适的工作。
    2021年6月,钟秀芬参加了土家织锦技能培训班,从一位母亲变成非遗就业工坊织娘。由于年轻、勤奋、能干,她还成为了秀山洪安镇土家织锦工坊的织娘带头人。
    通过几年的发展,秀山土家织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产值也逐步做大,2020年年产值100多万元,2021年年产值就达到了300万元。而仅仅是织娘这一块的劳务支出就从几十万元,增加到了100多万元。
    2020年9月,秀山土家织锦在山东参加老博会展示展销的时候,仅展销期间就销售了价值10多万元的土家织锦作品。
    一件件充满民族特色的土家织锦作品,成为了我县“织娘”的增收致富“利器”。
    秀山土家织锦以原创性、手工性、差异化、个性化的文化内涵为主要特色,由秀山选送土家织锦作品到重庆三峡博物馆参加脱贫成就大展览,获得了市民朋友的青睐。
    2022年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展览,我县的土家织锦作品围巾、香囊等5件展品参展。
    秀山土家织锦从无到有,几年的时间,产值、影响力逐步扩大,也获得了“重庆好礼”外事礼品、黔川渝旅游商品优秀文化旅游商品奖等荣誉。下一步,秀山土家织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在自主创新、设计、色彩、样式等方面,在原有图案不改变的情况下进行创新,让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明年计划在乡镇增加3个土家织锦非遗工坊,培训更多的‘织娘’,帮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带动更多的留守妇女就近就业,为家庭创收。”王弘介绍,她的公司将努力做好“土家织锦”文章,力争让土家织锦在秀山各个乡镇“开花结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秀山电子报 2020 COPYRIGHT
渝ICP备09056022号 Powered by 秀山网 提供技术支持